馬總統在世界人權日當天強調:「要貫徹相互尊重跟包容的精神」,但事隔不到一天卻馬上破功。經濟部舉辦「全國產業會議」,「共同意見」早已設定,任憑勞工及環保團體在現場抗議,陳冲院長及施顏祥部長根本不予理會,除了繼續按照劇本演出外,甚至回嗆:「你應該尊重別人講話吧」。試問,這是哪門子的尊重與包容?
社會本來就是多元組成,基於不同的價值、利益與意識形態,自然會有不同意見,也就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開會,企圖經由彼此誠摯的言說、傾聽與對話,來凝聚各方意見,尋求共識,並進一步解決社會問題。暫不論與會各方意見為何,既然要開會,也邀請了人家與會,針對他們的意見,自然就必須予以尊重與包容,並運用智慧來形成共同意見。但主辦單位卻不是這麼做,而是把原先擬好的結論拿出來唸一遍,這樣的會議有何意義?到底是誰不尊重誰呢?
真正的民主應該是實質的尊重與包容,而且要認真去實踐,不是只掛在嘴上。很遺憾地,我們看到主政者嘴巴說包容尊重,實際做法卻是先有結論,並把不同意見「排除在外」的運作模式,當人家反彈時,則是發動御用媒體,用「不禮貌」或「不理性」來伺候異議者。全國產業會議只是最近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政府所舉辦的說明會、公聽會或修法會議,大抵皆不脫這種模式,這樣的政府或可稱為「關門政府」,這樣的民主或可稱為「戒嚴民主」,因為過去戒嚴時期大抵就是這麼在運作的。
發表於《自由時報》,2012/12/13,P.17。
1 則留言:
原文標題和內容全文長篇論文pdf檔更新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