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農業的價值長期被低估,農民的福祉也不被重視,吳阿琴女士「最道地農民心聲」投書,的確清楚指出這一點,文章內容讓人動容。惟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吳文要求政府應開放都市邊緣農地變更為建地。筆者有不同看法,謹敘述如下。
一、長久以來,台灣農地面積不斷地縮小,尤其以都市邊緣農地最為明顯。據統計,台灣耕地面積平均每年約合法減少一萬三千餘公頃,這些優良農地大多因為政府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區,而被變更為都市土地,其比率約為六十四%。二○○○年之後,農地上更興建許多農舍,但這些別墅型農舍並未納入上述統計。除了許多合法轉用之外,更有許多是違規使用,但各縣市政府大多視而不見。因此,台灣到底還有多少優良農地?坦白說,政府也無法完全掌握。在我國糧食自給率嚴重偏低的情況下,農地還要繼續轉用,實在是非常危險的。
二、都市計畫土地已經嚴重供過於求。目前都市計畫的預計人口數已經遠遠超過實際居住的人口數,這中間的差距竟然高達七百多萬,幾達目前人口數的三分之一。這表示我國都市計畫非常浮濫。為何如此?一方面,地方政府為了財政目的,不斷虛報人口數,由此把農地變更為市地,增加稅收;此外,地方政府(如苗栗及新竹)更祭出區段徵收手段,無償取得大面積配餘地,嚴重侵害農民的財產權及人權。另一方面,農地變更隱藏龐大利益,地方派系及財團建商常合謀攫取暴利。
在經濟掛帥下,農業及農民的犧牲似乎是永無止境,除了獻出土地之外,珍貴的水資源也要奉上。其實,農業及農村的式微絕非自然現象,這是長期偏頗的政策所造成的結果。因此,要協助農村及農民,必須趕快修改偏頗的政策。
台灣農村陣線近年來積極提倡歐盟、日本及韓國等國所實施的農業多功能主義,希望透過對地直接補貼,提高農民所得;我們也努力引入社區支持型農業及小農復耕的理念,並希望經由農業基本法的制訂及相關政策的實現,創造健康安全的農業,同時保障農民的福祉。深盼大家共同努力,不僅能夠解決吳女士宏文所指出的問題,也能夠保留吳女士珍愛的農地及農民的尊嚴。
(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台灣農村陣線成員)
本文於2011年9月5日發表於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