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關懷
2007年1月27日 星期六
從轉型正義看土地改革
›
今天,在台灣的歷史上有其重要性,因為「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就是在一九五三年的一月二十六日公佈施行的。 國民政府當時為了要施行土地改革,必須將農戶進行分類,它將台灣農戶分為「地主」及「佃農」兩種階級,前者大抵為剝削者的代名詞,是必須予以消滅的;至於後者則是廣大的被剝削貧窮階級。國...
2007年1月23日 星期二
問題不在鞋子、大鎖
›
倘若想對「權力」有深入瞭解,立法院休會前一天的暴力衝突,是個最佳的例子;觀察的重點可能不是那一些看得見的衝突,而是在那些看不見的事前議程設定;那才是權力運作的精髓所在。 兩位著名政治學者Bachrach & Baratz,很早之前即提出所謂的「權力的第二個面向」,指出「權...
2007年1月11日 星期四
土壤污染及其整治策略之深思
›
民國50年代起台灣工業大幅的起飛,經濟成長也相對的耀眼,這與政府於民國49年制定「獎勵投資條例」有絕對之關係。雖然該條例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以減免稅捐的規定來吸引外國的投資,但是其中也包括了七條有關於工業用地編定、取得及使用管理之規定,如工業用地之取得可由政府主動就公有土地或私有農地...
2006年12月26日 星期二
還能留下多少農地?
›
隨著民眾自主意識的提升及對於財產權自由處分的要求,使得傳統運作的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機制不斷地受到嚴峻的挑戰。日昨於立法院修正通過的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一條及三十九條就正顯示了這股力量,立法委員們將原本必須符合區域計畫相關法令規定,農地始得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的規定,一舉予以刪除,搬開了...
2006年11月11日 星期六
起訴書的政治分類學
›
檢察官對於總統夫人的起訴書,碰觸了公共政策研究當中非常難以克服的問題,那就是如何來進行「分類」,及對於分類項下的項目進行「定義」。 在筆者所從事的土地或是租佃制度歷史研究當中,往往發現土地權力的分類、土地使用的類別,或是農民成分的分類皆是相當困擾的一件事情,這主要的原因乃是歷史的...
2006年8月16日 星期三
一場農地大浩劫?
›
台灣的農地政面臨一大浩劫,許多的優良農田或將因為經濟部的決策而成為砂石開採之後的大峽谷、毒龍潭。而同樣讓人恐怖驚心的是,在有害廢棄物的回填下,他們或將成為有毒農作物的生產場所,其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將對全民的健康帶來極為嚴重的威脅。再者,有毒物質滲透入土壤、地下水層及自然環境之後,其...
2005年7月13日 星期三
完全清污染 完全不可能
›
「整治成功」是指建構社區、專家與官方共同可接受風險值 在制度管控下開發污染場址 中石化台南安順廠污染事件牽扯出許多值得重視的課題,包括污染場址該如何整治?污染清除的標準又該如何設定?現今的科技是否有可能全部清除污染物?社會又有無可能付出全部清除的成本(初估至少要卅至五十億元)?...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