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關懷

2006年12月26日 星期二

還能留下多少農地?

›
隨著民眾自主意識的提升及對於財產權自由處分的要求,使得傳統運作的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機制不斷地受到嚴峻的挑戰。日昨於立法院修正通過的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一條及三十九條就正顯示了這股力量,立法委員們將原本必須符合區域計畫相關法令規定,農地始得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的規定,一舉予以刪除,搬開了...
2006年11月11日 星期六

起訴書的政治分類學

›
檢察官對於總統夫人的起訴書,碰觸了公共政策研究當中非常難以克服的問題,那就是如何來進行「分類」,及對於分類項下的項目進行「定義」。 在筆者所從事的土地或是租佃制度歷史研究當中,往往發現土地權力的分類、土地使用的類別,或是農民成分的分類皆是相當困擾的一件事情,這主要的原因乃是歷史的...
2006年8月16日 星期三

一場農地大浩劫?

›
台灣的農地政面臨一大浩劫,許多的優良農田或將因為經濟部的決策而成為砂石開採之後的大峽谷、毒龍潭。而同樣讓人恐怖驚心的是,在有害廢棄物的回填下,他們或將成為有毒農作物的生產場所,其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將對全民的健康帶來極為嚴重的威脅。再者,有毒物質滲透入土壤、地下水層及自然環境之後,其...
2005年7月13日 星期三

完全清污染 完全不可能

›
「整治成功」是指建構社區、專家與官方共同可接受風險值 在制度管控下開發污染場址 中石化台南安順廠污染事件牽扯出許多值得重視的課題,包括污染場址該如何整治?污染清除的標準又該如何設定?現今的科技是否有可能全部清除污染物?社會又有無可能付出全部清除的成本(初估至少要卅至五十億元)?...

人道關懷,要靠制度

›
中石化台南安順廠戴奧辛污染案日昨有大幅度的發展,政府基於「人道關懷」的考量,同意依台南市政府提出的補償方案,共同支出十三億元補償金及移除污染相關經費。雖然經濟部是這筆費用支出的最大宗,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依舊是迴避了一個根本的問題,那就是誰才是這個事件中的「污染行為人」?誰該負責清...
2005年6月4日 星期六

民間環保 出路在哪?

›
環保署環評會日前以「有條件備案」的方式,通過了攸關八色鳥七第的雲林湖山水庫環評案,讓環保團體一陣錯愕與譁然。長久以來,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一直被社會各界寄予厚望,希望能夠藉由這個機制來解決經濟發展與環保抗爭的衝突。然而,「環境影響評估法」雖然已經通過多年,可是環保抗爭運動卻沒有因此而...
2005年5月20日 星期五

讓政策制訂回歸公共論述場域

›
(摘要:公共政策所追求的「公共利益」經常是各方力量競爭的結果,為了解決紛爭,科學與技術被型塑成社會必須尊崇及服膺的客觀中立力量。但科技至上論者並未意識到社會問題與科技問題之間的本質差異,反而經常在科技無所著力於社會問題的時候,怪罪於這個社會,甚至要檢討、改革這個社會及政治的運作模...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

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徐世榮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技術提供:Blogger.